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PLT学院与您有约于一个马来西亚工商展销会(峇株巴辖广场3楼)

于2011年11月24日至27日一个马来西亚工商展销会,峇株巴辖广场3楼,PLT学院欢迎您前来询问及报读我们的课程。

凡现场报读电机电子课程,电脑课程及LCCI会计课程学生将可获得最高至RM300学费折扣!机会难逢,万勿错过!

Wednesday, January 19, 2011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到PLT学院拜访及交流


201117,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国际贸易及工业组主任丹斯里拿督宋兆雄,率代表团一行21人,其中更包括肯亚外交官及各区商会会长到峇株巴辖与峇株巴辖中华商会进行拜访及交流。

峇株巴辖是一个纺织业、家具业、食品加工业等工业发展蓬勃的地区,同时为了配合政府的2020年先进国的目标,也都已经开始走向了电子自动化系统。而在推行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同时,有关方面的技术人才训练与技职教育工作更显得重要。因此快速的发展技职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而在社会层面而言,技职教育的发展,对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峇株PLT学院营运而生,并也协助本区域的工商业界的技术人才供应充足。所以这次的商会拜访团其中也在峇株巴辖中华商会的会长庄坡政先生及名誉会长陈贵才先生的的陪同下,到峇株PLT学院进行参观及访问。

PLT学院是一所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强调理论与实习并重的技职教育学院。该院自1995年创立迄今已有15年的历史及拥有经验丰富的导师、完善的教学系统及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这符合学院成立的目的在于提供技职培训与升学之需,秉持着“掌握科技,与时并进”的信念,培育工业科技专才。学院严管勤教,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以培育出术德兼修,学有专长之人才为目标,期能服务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

为了配合一个马来西亚(One Malaysia)的概念,学院在20108于麻坡开办了另一所分院为Kolej PBP,并以马来文及英文为教学媒介语,为本地三大民族提供另一升学管道。

PLT学院是本地唯一能让学生同时考获国家技术发展局(Jabatan Pembangunan Kemahiran)之国家技职文凭(Sijil Kemahiran Malaysia)与英国Wigan & LeighCity & Guilds文凭课程的学院,学院的课程是通过教育局与国家技职局核准,所以不会抵触政府的教育标准,志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另外,我们理论与实习并重的独特教学法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又容易。学院能够满足本地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就不必离乡背井到外地求学了。

峇株及居銮PLT学院与Kolej PBP在每年的一月,四月,七月及十月开办电机电子工程及电脑工程科新班,招收新生。有意就读者欢迎前来或致电峇株及居銮PLT学院或Kolej PBP办事处询问课程内容或报名就读。峇株(21-23,2nd Floor, Jalan Pengkai,83000 Batu Pahat, Tel: 07-4355058,居銮(37, 3rd Floor, Jalan Md Lazim Saim, 86000 Kluang, 07-7768469)Kolej PBP53, Wisma PLT, Jalan Hj. Abu, 84000 Muar, 06-9533894)。















          



        

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強調技職實務導向,落實職業證照制度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實施的技能檢定開辦於民國六十三年,已開設職類近一百六十二種之多,涵蓋大部分的技職教育科目,實施多年以來,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並已制定「技能檢定法」草案,未來將據以建立全民職業證照制度。
為 落實職業證照制度,使技職教育與技能檢定密切結合,教育部會同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商議決定,自民國八十一年起,在不影響職校正常教學及不降低國家技術士 品質原則下,比照社會青年檢定方式,開辦高職在校生丙級專業技能檢定,不僅提供職校學生強化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機會,而且彌補職業學校無法提供學生技能證 明的罅隙。此外,也開放專科及技術學院學生參加乙、丙級專業技能檢定機會。
為落實技職教育的職業證照制度,方便學生參加技能檢定,各技職學校也紛紛向職業訓練局申請校內實習場所,於評鑑通過後,成為合格的技能檢定場所。因此,無論是職業學校、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的學生,都可在合格的學校技能檢定場所直接參加技能檢定。
為了提升實務教學品質,除了辦理技職學校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外,也鼓勵技職教師參加乙級技術士訓練,並於結訓後辦理乙級專案技能檢定。教學內容與就業市場相結合,強調學生動手及專題製作能力;對於持有證照的學生,於參加技職學校招生入學時,給予加分優待。
  對於參加技藝教育及一年段實用技能班學生,為鼓勵其技能學習,專案補助其結業前參加丙級技能檢定,使其技能水準獲得肯定並重拾學習信心。此一政策實施以來,學生參與踴躍,成效良好。
此 外,為加速推動職業證照制度,建立證照與文憑具有相銜接的效用,亦修正相關規定,辦理取得職業證照者之學力鑑定考試。技專校院入學資格規定,乙級以上證照 或相當乙級以上證照者而有二年工作經驗,可獲得專科的同等學力資格,丙級或相當丙級證照者具有五年工作經驗,則具有高職的同等學力資格,可參加相關技專校 院的新生入學考試,實施以來頗獲各界的好評。另規定學力鑑定方式採取筆試及資格審查方式辦理,由持有證照者自行選擇方式參加。

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改進技職教育課程,因應未來人才需求

依照現行法規,專科學校必修科目表及教材大綱,職業學校課程標準都由教育部制訂;科技大學(含 技術學院)的課程則是各校自訂。課程修訂以往約十年修訂一次,係以任務編組的課程修訂委員會執行此項工作,相關的哲學探討、工作分析均付諸闕如,也常被批 評為缺乏連貫、統整,不符業界需求。至於各科技校院(含技術學院)的課程如何訂定,也缺乏客觀的研究。近年來,在各科技大學分別設置各類技職教育課程發展 中心,陸續進行相關的課程研究,對於專科學校及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助益頗大。
二 十一世紀科技進步將更形快速、社會型態將愈形複雜,技職教育課程應如何調整,使培養的學生符合新世紀的人才需求,將是不容忽視的課題。未來的社會愈形多元 複雜,個人權益愈獲重視,生活閒暇逐漸增加,學生在國民教育階段所學尚不足以應付多變的社會,為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關懷社會、發展多元價值觀、發揮個人潛 能、追求自我實現、提高生活品質,以成為現代民主社會的良好公民,技職教育仍應重視通識教育。此外,適應變遷的能力愈來愈重要,技職體系的學生,必須強化 基礎學科的學習,以厚植未來學習新知的能力;也需要加強溝通的技巧,以便未來在工作中能與人分工合作、互相學習;此外,還必須培養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能 力,才能在工作崗位上自我管理、研究創新。技職教育更需要加強職業道德,以養成守法修德的公民,能將所學專業技術用以增進社會福祉。因此,加強技職教育體 系學生的通識涵養,已是世界各國技職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但是,專業技能的學習為技職教育的核心任務,亦不容忽視,如何利用有限時間,使學生習得最精華、 最有用的專業技術,也是技職教育未來的挑戰。
目 前正規劃跨世紀的技職教育一貫課程,將加強各級各類技職課程的連貫與統整,並強化技職教育資源的統合運用。此一跨世紀技職教育一貫課程的規劃將不僅只是課 程內容的局部修正,而是從根本著手,先從技職教育體系在我國學制中的定位、目標與功能開始探討,並配合進行課程修訂哲理及技職課程修訂模式的探討,以實際 進行各類科系課程及教材的規劃,並特別注意各教育層級間的課程連貫、銜接,與各類科系之間及各科目之間的統整,最後將顧及實施新課程的各項配套措施的規 劃,包括師資、設備、建教合作、技能檢定、職業證照等都納入研究規劃的範疇,以求新課程的周延完整、具體可行,為我國二十一世紀技術及專業人才的培育規劃 出完美的藍圖。

Tuesday, December 7,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加強國中技藝教育,落實因材施教理想

國民教育是學制中的基礎性全民義務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亦與國民素質的良窳及經濟建設的人力素質,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國中階段的教育需特別強調「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民 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以來,對國中教育的推展不遺餘力。然而民國八十年的教育統計指出,當時約有百分之十四的國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或完全就業, 在國家基礎人力的培育上是一大損失。本部實施之「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即是以學術性向不明顯或升學意願不高的國中生為對象,提供另類課程。提高 這些學生學習技藝教育學習的成就感,建立其學習的信心和期望,消除偏差行為,以發揮「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國中技藝教育有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在適應個別差異紓解國中生的升學壓力,希望經由技藝教育的學習,達成多元學習成就的實現;其次,在加強職業輔導與生涯教育,落實國中適性教育及正常化教學,並為邁向十二年國教作好奠基工作。

Monday, December 6,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辦理綜合高中教育,促進學生適性發展

台 灣地區的高級中等教育,一向採取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流的學制,六○年代以來,由於重視基層技術人力的培養,大量擴充高職教育容量,導致高中高職學生數目 高達到三比七的結果。大量國中畢業生進入技職教育體系,培育了量豐且質佳的基層技術人員,對國家經建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可是,近年來國民所得大幅提 升,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增強,又產業型態轉變,中高級人力需求增加,導致國中生升學普通高中的競爭壓力日增。一般教改人士希望增加高中教育容量,以減 輕升學競爭壓力,並主張以綜合高中為主流。
綜 合高中係指學生不分種族、宗教、社經地位,可以在多元化的學程中,自行決定修習偏重學術的、或偏重專業的課程,或是兼重兩者的綜合性課程。綜合高中學生通 常也要加強基本能力的學習,若是學生已決定學習某項專業,也可儘早開始;對於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安排至附近大學或社區學院修習大學先修課程。這樣的 課程設計,較符合民主、平等的真諦,也較能符應高科技發展的人才培育需求,更能充分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機會,遂成為世界各國逐漸仿效的新學制。
  
    民國八十三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之決議,希望試辦「區域性綜合中學」。隨後,教育部發表之「中華民國教育報告-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 景」,即表明「推動綜合中學試辦計畫,提供學生多元教育管道」,並隨即著手規劃試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試辦三屆五年。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歷經二年的深入研究,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也建議:「高級中等學校,應朝綜合高中的方向調整,建立以綜合高中為主體 的高級中等學校制度」;「在長程方面推行綜合高中為主的學區制」。因此,於民國八十七年修正「綜合高中試辦計畫」,刪除試辦三屆五年的限制,規劃繼續擴大 推動。民國八十八年七月「高級中學法」通過之後,綜合高中已正式成為高級中等教育的一種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