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培育社會所需人力,因此瞭解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及政策取向,是訂定技職教育政策的重要基礎。自民國四十二年起,政府陸續推動各項經濟建設計畫,促成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這段期間,技職教育也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步伐,隨時調整因應。例如,民國四十二年,為培育國家邁向工業化所需基層技術人力,政府在台灣省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及花蓮等八所省立工職實施單位行業教學,隨後為因應農工商的發展及地方需求,隨時調整各職業學校所設類科。民國五十二年起,更大量核准私立專科學校的設置,來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其中增設的學校係以經濟發展所需的工業類專科學校為主。爾後,為因應經建對高等技術人力的需求,更分別於民國六十三年成立技術學院,民國八十五年起遴選績優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及民國八十六年將績優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由於技職教育對國家經建政策的有效回應,適時為國家培育經濟建設所需的技術人力,對促進國家社經發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並獲得國人高度的肯定與重視。
當前我國經建發展受到經濟自由化及產業資訊化兩股力量的影響,這兩股力量也主導世界經貿的發展,促使各國生產、貿易、企業經營、生活型態及社會產生結構性的改變,無國界地球村也逐步形成。面臨此一衝擊,必須及早突破產業升級瓶頸,以加速經濟轉型,提升整體國力。
為加強產業科技發展,帶動經濟成長,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則須經由技術進步及產業結構轉變才能達成。技術進步有利於高科技及技術密集工業的發展,產業結構轉變則可使服務業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基於上述理由,政府選擇通訊、資訊、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精密機械與自動化、航太、高級材料、特用化學藥品與製藥、生物科技、醫療保健、污染防治等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為發展重點,並致力協助傳統產業推動生產自動化,降低生產成本,並與現代科技結合,促進產品精緻化,以加強產業競爭優勢。在服務業方面,透過商業自動化,商業服務品質的提升,工商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立等策略,藉以促進國際貿易、運輸倉儲、通信、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等服務業的成長。
因應新世紀發展趨勢的經建政策,或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改善,都需要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力,技職教育將培育高素質技術人才,以利加速推動我國經建的發展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