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显示在这次的参赛中所获得的奖状: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強調技職實務導向,落實職業證照制度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實施的技能檢定開辦於民國六十三年,已開設職類近一百六十二種之多,涵蓋大部分的技職教育科目,實施多年以來,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並已制定「技能檢定法」草案,未來將據以建立全民職業證照制度。
為 落實職業證照制度,使技職教育與技能檢定密切結合,教育部會同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商議決定,自民國八十一年起,在不影響職校正常教學及不降低國家技術士 品質原則下,比照社會青年檢定方式,開辦高職在校生丙級專業技能檢定,不僅提供職校學生強化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機會,而且彌補職業學校無法提供學生技能證 明的罅隙。此外,也開放專科及技術學院學生參加乙、丙級專業技能檢定機會。
為落實技職教育的職業證照制度,方便學生參加技能檢定,各技職學校也紛紛向職業訓練局申請校內實習場所,於評鑑通過後,成為合格的技能檢定場所。因此,無論是職業學校、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的學生,都可在合格的學校技能檢定場所直接參加技能檢定。
為了提升實務教學品質,除了辦理技職學校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外,也鼓勵技職教師參加乙級技術士訓練,並於結訓後辦理乙級專案技能檢定。教學內容與就業市場相結合,強調學生動手及專題製作能力;對於持有證照的學生,於參加技職學校招生入學時,給予加分優待。
對於參加技藝教育及一年段實用技能班學生,為鼓勵其技能學習,專案補助其結業前參加丙級技能檢定,使其技能水準獲得肯定並重拾學習信心。此一政策實施以來,學生參與踴躍,成效良好。
此 外,為加速推動職業證照制度,建立證照與文憑具有相銜接的效用,亦修正相關規定,辦理取得職業證照者之學力鑑定考試。技專校院入學資格規定,乙級以上證照 或相當乙級以上證照者而有二年工作經驗,可獲得專科的同等學力資格,丙級或相當丙級證照者具有五年工作經驗,則具有高職的同等學力資格,可參加相關技專校 院的新生入學考試,實施以來頗獲各界的好評。另規定學力鑑定方式採取筆試及資格審查方式辦理,由持有證照者自行選擇方式參加。
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改進技職教育課程,因應未來人才需求
依照現行法規,專科學校必修科目表及教材大綱,職業學校課程標準都由教育部制訂;科技大學(含 技術學院)的課程則是各校自訂。課程修訂以往約十年修訂一次,係以任務編組的課程修訂委員會執行此項工作,相關的哲學探討、工作分析均付諸闕如,也常被批 評為缺乏連貫、統整,不符業界需求。至於各科技校院(含技術學院)的課程如何訂定,也缺乏客觀的研究。近年來,在各科技大學分別設置各類技職教育課程發展 中心,陸續進行相關的課程研究,對於專科學校及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助益頗大。
二 十一世紀科技進步將更形快速、社會型態將愈形複雜,技職教育課程應如何調整,使培養的學生符合新世紀的人才需求,將是不容忽視的課題。未來的社會愈形多元 複雜,個人權益愈獲重視,生活閒暇逐漸增加,學生在國民教育階段所學尚不足以應付多變的社會,為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關懷社會、發展多元價值觀、發揮個人潛 能、追求自我實現、提高生活品質,以成為現代民主社會的良好公民,技職教育仍應重視通識教育。此外,適應變遷的能力愈來愈重要,技職體系的學生,必須強化 基礎學科的學習,以厚植未來學習新知的能力;也需要加強溝通的技巧,以便未來在工作中能與人分工合作、互相學習;此外,還必須培養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能 力,才能在工作崗位上自我管理、研究創新。技職教育更需要加強職業道德,以養成守法修德的公民,能將所學專業技術用以增進社會福祉。因此,加強技職教育體 系學生的通識涵養,已是世界各國技職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但是,專業技能的學習為技職教育的核心任務,亦不容忽視,如何利用有限時間,使學生習得最精華、 最有用的專業技術,也是技職教育未來的挑戰。
目 前正規劃跨世紀的技職教育一貫課程,將加強各級各類技職課程的連貫與統整,並強化技職教育資源的統合運用。此一跨世紀技職教育一貫課程的規劃將不僅只是課 程內容的局部修正,而是從根本著手,先從技職教育體系在我國學制中的定位、目標與功能開始探討,並配合進行課程修訂哲理及技職課程修訂模式的探討,以實際 進行各類科系課程及教材的規劃,並特別注意各教育層級間的課程連貫、銜接,與各類科系之間及各科目之間的統整,最後將顧及實施新課程的各項配套措施的規 劃,包括師資、設備、建教合作、技能檢定、職業證照等都納入研究規劃的範疇,以求新課程的周延完整、具體可行,為我國二十一世紀技術及專業人才的培育規劃 出完美的藍圖。
Tuesday, December 7,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加強國中技藝教育,落實因材施教理想
國民教育是學制中的基礎性全民義務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亦與國民素質的良窳及經濟建設的人力素質,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國中階段的教育需特別強調「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民 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以來,對國中教育的推展不遺餘力。然而民國八十年的教育統計指出,當時約有百分之十四的國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或完全就業, 在國家基礎人力的培育上是一大損失。本部實施之「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即是以學術性向不明顯或升學意願不高的國中生為對象,提供另類課程。提高 這些學生學習技藝教育學習的成就感,建立其學習的信心和期望,消除偏差行為,以發揮「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國中技藝教育有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在適應個別差異紓解國中生的升學壓力,希望經由技藝教育的學習,達成多元學習成就的實現;其次,在加強職業輔導與生涯教育,落實國中適性教育及正常化教學,並為邁向十二年國教作好奠基工作。
Monday, December 6,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辦理綜合高中教育,促進學生適性發展
台 灣地區的高級中等教育,一向採取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流的學制,六○年代以來,由於重視基層技術人力的培養,大量擴充高職教育容量,導致高中高職學生數目 高達到三比七的結果。大量國中畢業生進入技職教育體系,培育了量豐且質佳的基層技術人員,對國家經建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可是,近年來國民所得大幅提 升,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增強,又產業型態轉變,中高級人力需求增加,導致國中生升學普通高中的競爭壓力日增。一般教改人士希望增加高中教育容量,以減 輕升學競爭壓力,並主張以綜合高中為主流。
綜 合高中係指學生不分種族、宗教、社經地位,可以在多元化的學程中,自行決定修習偏重學術的、或偏重專業的課程,或是兼重兩者的綜合性課程。綜合高中學生通 常也要加強基本能力的學習,若是學生已決定學習某項專業,也可儘早開始;對於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安排至附近大學或社區學院修習大學先修課程。這樣的 課程設計,較符合民主、平等的真諦,也較能符應高科技發展的人才培育需求,更能充分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機會,遂成為世界各國逐漸仿效的新學制。
Sunday, December 5, 2010
當前技職教育的政策 之 彈性調整技職學制,暢通學生進修管道
為 暢通技職學生進修管道及建立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除積極籌設新校外,並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輔導績優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鼓勵大學設置二年制 技術院系,及辦理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等措施,兼顧學生生涯發展,提供升學進路,配合產業人才需求,扭轉以往將技職教育視為終結教育及第二選擇的偏差。
鼓 勵績優專校改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政策,一方面肯定專科教育的功能,賦予繼續培育中、高級實用專業人才的任務;另一方面則充分運用有限的教育資源,提供 技職學生更多升學與向上流動的機會,有助技職教育及國中教育的正常發展。迄八十八學年度止,五年內已有三十八校順利改制,由於辦理成效良好,未來專科學校 符合改制條件,經申請審核通過即可改制。
鼓 勵大學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充分運用大學教育資源,擴充專科畢業生進修機會政策實施以來,迄至八十八學年度已有二十二所大學設置二技,提供專科生更多進路 發展的機會。大學設置二技,係為了銜接專科學校的教育,日間部開放專科畢業生直接報考升學,進修部則提供具工作經驗的專科畢業在職人員報考進修,取得學士 學位。
而為因應未來科際整合及科技人才通識教育的需要,輔導已具規模的技術學院增設人文、管理等相關領域學程後,改名為科技大學,朝向以科技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發展。迄八十八學年度,全國已有七所科技大學,八十九學年度其數量將持續增加。
隨 著技職體系進修管道的開拓,傳統的聯招入學考試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尤其,技職教育向來強調實用及就業取向,更需重視適性的選擇,目前技職校院招 生,已實施有技藝(能)優良學生甄審保送、學業優良甄試保送、行業推薦甄試等多元入學制度。近年來,更加速多元入學制度之推動,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已於民國 八十六年八月公布,將逐年擴大辦理推薦甄選、申請入學及技藝優良學生甄審保送等方式,預定八十九學年度全面實施高職免試登記入學,九十學年度起,全面實施 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及考招分離方案。而五專多元入學方案亦正積極規劃,將與高中同步實施;並自八十七學年度起首次辦理國中推薦甄選入學五專、專科生推薦甄選 入學二技,及高中、高職學生申請入學四技等方案;另四技二專推薦甄選入學方案,亦已完成規劃,自八十八學年度起先由綜合高中學校試辦推薦,並於八十九學年 度擴及一般高職學生。
在 終身學習社會方面,特別要強調普通教育、技職教育與回流教育三種管道的互通與交流,使其結合成一密切聯繫的完整體系。在普通教育方面,大學設置二技學程招 收專科畢業生,夜間部轉型後的進修教育,提供社會青年在職進修的機會;推廣教育學分班與非學分班課程及遠距教學等上課方式,可提供在職人士的進修;同時, 也提供每年約一千五百個名額給予高職生經由甄試保送入學。在技職教育體系的研究所階段,重視學術卓越,不論是普通教育體系或技職教育體系學生都可以報考; 四技階段在招生名額大幅擴充之後,將再考慮擴大辦理申請入學的名額,招收更多的高中生入學;同時,正積極規劃輔導大專校院轉型發揮社區學院教育功能,結合 社區資源,提供終身學習機會。未來,普通教育、技職教育與回流教育三者之間,將更進一步建構各種交流管道,消除轉換學習管道的各種障礙。
此 外,配合新大學法、師資培育法相繼公布施行,已完成的「技術及職業校院法」草案,參酌將其精神、重點、原則予以納入,規劃建立一套完整技術及職業校院法規 架構,涵蓋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及高級職業學校均可適用。未來技職教育體系將朝向學制彈性化、入學方式多元化、課程多樣化,並與終身教育、職業證 照等制度相配合而努力。
Saturday, December 4,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教育促進國家發展
國家競爭力(national competitiveness)的定義,指該國不但能在全球市場上有效的競爭,也能同時提升實質的全國收入,亦即是一個國家能否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使該國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提出國家競爭力的八大指標,分別為:(1)國內經濟實力(domestic economic strength);(2)國際化程度(internationalization);(3)政府效率(government);(4)金融實力 (finance);(5)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6)企業管理(management);(7)科技實力(science & technology);(8)人力及生活素質(manpower & quality of life)。
技 職教育與國家競爭力的八大指標關係來看息息相關,技職教育人力培育成效良好,則技職人力素質可獲提升,勞動生產力也會增強,生產成本即可降低,企業營運績 效自然提高。尤其,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外語能力培訓及國際宏觀通識能力的加強,皆為必要的前提。換句話說,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訓,若能強調專精的產業 工作知能,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則技職教育畢業生加入生產工作,必會有高效能的生產力,可以大大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上述七大美好願景的實現,都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共襄盛舉,教育部也規劃下列各項政策及各種方案來促成之,希望將理念化為行動,具體落實全民對技職教育改革的期盼。
Friday, December 3,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人才廣受業界歡迎
技職教育旨在培養業界所需的各種人才,如果技職教育所培育的各種人才,能廣為業界所歡迎而任用,則技職教育的功能目標方能有效實現。
目 前大力推展技職教育多元化和精緻化的政策下,強化技職學生實務能力訓練及技能檢定工作,有助於技職學生畢業後的立即工作,對業界而言,可減少職前訓練的成 本,廣受其肯定。另加強技職學生通識能力及職業道德,除可強化其工作服務的附加價值,亦深為業界所期盼。此外,適度擴增高等技職教育容量,建立高等技職回 流教育體系,亦有助於技職人員的在職進修,提升其工作技術能力,以促進生產技術的精進,並因應產業的轉型或改變,亦為業界所喜愛。
至於,增加技職校院科系設置的彈性,將有助於人才的培育,符合產業界需求的期待。例如:目前服務業人力需求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技職校院在科系增設的規劃上,亦可相應地增加;此外,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及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也必需增加外語、貿易、金融、交通運輸、資訊……等各種人才的培育。
由此可見,技職教育的革新與發展,有利於技職教育教學品質的提升,對技職教育人才的培育,將可更彈性地適應產業界用人的需求,也更能廣受業界的歡迎。
Thursday, December 2,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學生學習充滿希望
隨 著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的推展,技職學生對於自己的未來生涯規劃,將會充滿美好憧憬與無限希望。因為技職一貫體系的建立,技職學制將更趨多元彈性,技職 學生的進路將更為寬廣暢通。技職學生進入技職體系後,面對暢通的就業與升學的進路,自然感受到受教育的權利被尊重,技職學習充滿希望,而更會重視並期待自 己未來的技職學習生涯。
事 實上,因為技職校院普遍實施多元入學方案,技職學生將有多元管道入學,升學壓力相對減低,快樂成長學習的滿足感自然增加。同時,技職校院加強學生的基本學 科學習,可增加其自我學習及參與回流教育的機會;加強學生的通識能力教育,可健全其人生觀和工作附加價值;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可增進其未來就業的適應性與 工作競爭力;重視學生的技能檢定工作訓練,可增加其獲取職業證照及工作就業機會。
的確,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已促使技職教育因進路暢通而提高學生入學就讀的意願,普遍提升素質;更因未來職業證照制度的逐漸落實,而強化技職體系學生的工作競爭力,可見技職學生將因技職教育精緻化發展,而對自己未來生涯前景充滿無限希望。
Wednesday, December 1,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專業能力備受肯定
由於技職教育重視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各級學校與企業界關係良好,平常注重產、學、研的配合與發展,學生赴企業界實習的意願與能力也較一般普通大學的學生為高,且其技術表現與工作績效成效良好。因此,技職學生的專業能力備受社會大眾及產業界的肯定。
為因應廿一世紀新科技的趨勢與創新研發工作的需求,未來技職教育學生專業能力必須朝向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的培養與解決問題的整合性方向來發展。學生除具備第一專長技術外,與其相關的或相互影響的專業領域也需涉獵學習,一方面奠定廣博基 礎,另方面精研專業技術。因此,技職校院必需提供學生所需的課程與教學環境,配以適當的學習評量機制,使學生的專業能力不僅能因應產業需求,亦能符合國際 技術標準的資格要求,實現技術人才國內生根與達致國際化水準的表現,使學生專業能力更加精實而備受肯定。
技 職校院的專業研究能力也必需配合企業需求,並順應科技的創新與國際化的趨勢而提升,與先進國家企業或學術機構策略聯盟更是獲致最佳成果的不二法門。此外, 國內各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之合作亦應及早進行。如此,技職教育的專業能力不但可在國內被肯定,亦可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回流教育普遍建立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本部訂頒「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希望經由「推展終身教育」來「建立學習社會」。終身教育白皮書的頒行,明白昭示回流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
技職教育體系對「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尤感迫切需要。因為高科技時代來到,任何與職業相關的科技成長,一日千里,如:資訊科技的半衰期短則二至三年,更讓工作者有不得不進修的自我壓力與需求。因此,透過在職進修教育制度的建立,提供回流學習的機會,確有必要。
因 應終身學習社會的建立,未來技職教育體系勢必會建立完備的回流教育制度。尤其,高等技職教育的回流教育制度,更能滿足技職專業人士的期待與需求。技職回流 教育制度的建立,顯示技職教育專業的學習,不一定要以「直達車」方式一次完成,而可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分多次進行學習。換句話說,技職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 乃在提供技職學生或一般社會人士,容許他們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可以全部或部分時間的方式,去完成他們所需要的技職教育。
Monday, November 29,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學生進路寬廣暢通
技 職教育學生的進路,可分就業與升學兩方面。在就業方面,高職畢業生可於在校期間或畢業後參加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取得丙級技術士證照就業;專科學校畢業生 可於畢業時參加乙級技術士證照考試;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畢業生則可於畢業時參加甲級技術士證照考試。未來由於證照制度的推展與落實,技職校院學生的就業機 會將可大幅提升。
過去技職校院學生升學進路受到「終結教育」標籤的刻板印象所影響,未能發揮應有功能;但是,由於技職教育一貫體系的建立,學生受教權的普受重視及高科技發展加速回流教育實施等因素的衝擊,未來學生的升學進路將大為拓展。
以八十五學年度而言,高職學生的畢業升學率僅有17.7%; 八十七學年度,高職畢業生升學率已顯著提升為24.74%。未來隨著績優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設置專科部,及大學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的普遍施行,技職學 生的升學進路將更顯著成長。以八十四學年度來看,技術學院只有七校,到八十八學年度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已有四十七校,大學設置二年制技術院系也有二十二 校,成長幅度可稱相當大,而且新的校院亦不斷在設立中。技職學生的升學進路可稱十分寬廣暢通。
當然,技職校院因與普通校院性質功能不同,除「直達車式」的升學進路規劃外,亦鼓勵「零存整付」和「隨進隨出」的多元回流教育進路安排,以兼顧就業和升學兩種功能的合理配合。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技職教育的美好願景 之 技職教育體系多元精緻
行政院於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十四日院會通過本部所提「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其中第四項教改行動方案即為「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
技 職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各有其特色,普通教育體系學術導向明顯,如高中教育為大學教育的預備基礎教育;但是,技職教育的功能與性質較為多元。高職教育除 具有專科教育、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的預備教育功能外,本身也具備培養基層技術人才的功能。此外,技職校院的科系及課程也甚為多元,並建立自國中技藝教育班→職業學校、綜合高中→專科學校(五專、二專)→技術學院(四技、二技)、科技大學(四技、二技、碩士班、博士班)的一貫體系。其中各級技職學校又分別設置農、工、商、水產、海事、家事、醫護、藝術、餐飲服務及外語等各類專業。
未 來「技術及職業校院法」、「社區學院設置條例」如經完成立法程序,績優的職業學校將可獲輔導改制為社區學院,以擴大辦學彈性,提升教學水準,並提供在職進 修、第二專長培訓、回流教育等課程。目前亦輔導辦學績優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繼續受理大學申請設置二年制技術學系;此外,又輔導績優技術學 院改名科技大學;並研議於技術校院設置四年一貫制的碩士學程,及以取得證照為主的學士後一年制技術學程。因此,未來技職教育體系將更具多元性質。
教 育部正規劃跨世紀技職教育一貫課程,更新傳統技職教育專業內涵,帶動各級技職校院課程改革,發展各校特色,以提升技職教育品質。又積極加強職業學校及專科 學校學生的基本學科能力、通識能力和職業道德,將可提升技職學生服務人群的品質。又因開闢彈性多元入學管道,將可吸引素質更好的學生就讀技職體系;靈活彈 性調整技職科系,將有利於培育業界所需各類科人才;加強技職學生技能檢定工作,將可落實技職學生實務工作技能;強化技職師資專業教學及實務能力,應可保證 教學品質的提升;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將有利技職人力素質不斷地提升。因此,技職教育發展將更趨精緻化,技職教育品質亦將不斷地優質化。
Saturday, November 27, 2010
新世紀技職教育的挑戰 之 建立終身學習的技職體系
科 技快速發展,促使人類知識呈倍速成長,知識汰舊換新的半衰期也愈形縮短,例如,電腦科技半衰期約二至三年,從事電腦工作者數年內不再進修,則其所學科技將 泰半過時無法再應用。技職教育體系旨在培養社會各階層所需技術人才,必需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提供國民隨時學習機會,以面對高科技快速變遷的挑戰。
隨 著經濟繁榮與進步,人們已積極覺醒到個人自我發展與實現的需要。個人追求自我發展與實現,在不同生涯發展階段,必需有適當的教育活動,來提升其個人發展能 力,實現其成就目標與理想。技職教育提供多元職業課程,包括農、工、商、海事、家事、醫護、藝術、餐旅服務及外語等,國民可藉由這些課程學習第一及第二專 長。此外,更可讓重視休閒,講求生活品質,及熱愛學習的國民獲得另一個學習進修的機會,以促進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
不論從科技發展或社會經濟遷變而言,終身教育已是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所必需者。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指出,為適應未來社會變遷的需求,人類必須進行四種學習:(1)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人類必須具有基本認知能力,透過基本認知能力隨時學習,方能擁有廣博知識,亦能解決問題;(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人類必需具有情意層面認知與處理事情能力,包括處理人際關係、社會行為、解決問題等能力;(3)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人類必需具有相互了解,和平交流及和睦相處能力,才能以理智、和平方式解決各種衝突與挑戰;(4)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人類必需具有如何學習的能力,學習適應及自我發展。有鑑於此四種學習的必要性,因此,在規劃技職終身教育體系時,除了擴增各種多元入學管道及建立 回流教育機制外,使每一國民有進入技職教育進修的機會並滿足社區民眾需求,上述四種能力的培育將是技職教育終身學習規劃推動的重點。
Friday, November 26, 2010
新世紀技職教育的挑戰 之 建立全民參與的技職教育
工作是生活的泉源,從工作中可以獲得報酬,並享受物質生活;同樣地,人類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實現,充實精神生活。工作的生涯規劃將影響人類的生活發展。欲使國民有能力工作、樂於工作、從工作中獲得滿足,就必須藉助於技職教育的培養才能達成此一期望。
欲使每位國民獲得適切且滿意的工作,在其生涯發展歷程中,技職教育應提供職業認知、職業試探、職業準備、職業建立等功能,使個人能成功發展其職業能力與生涯規劃,這正是技職教育的目的與功能。
目 前科技的高度發展,使工作專精化,如果對工作世界未有明確認知,將無法了解工作的意義,更對未來工作無從選擇。職業認知是生涯發展的首要任務,學生應有機 會認識與試探各種職業工作,及培養從事各項職業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國中或高中階段,技職教育能提供各種職業試探機會,協助個人做好職業導向的工作。至於以 職業準備為主的高職、專科、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可因應個人興趣與能力,提供做好職業建立的知識與技術,使個人適才適用於工作世界。
然 而,技職教育並非只是提供狹義的職業建立,它可以進一步協助國民做好職業認知、試探與定向工作,提供各類多元職業課程,並配合個人生涯的發展。所以,必需 積極開放各種入學管道,使全民皆能進入技職教育體系,獲得良好職業準備,規劃妥適職業生涯的能力;促使個體發揮最大潛能,實現人生理想,並增進社會和諧與 安定。因此,建立全民參與的技職教育確有其必要。
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新世紀技職教育的挑戰 之 重視通識教育的全人發展
我 國經濟的發展在政府的主導及全體國民的努力下,快速成長茁壯,據主計處估計,今年我國國民生產毛額可達三千二百億美元,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可超過一萬四 千六百美元,未來十年內,國民所得將可達三萬美元。但是在物質生活逐漸富裕後,由於過度專業化教育的影響,使國民一般人文素養普遍不足,造成精神生活貧 乏。雖然專業知識與技術的培育,乃是促成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但是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培育,無可避免地偏向技術層面,導致人類知識應用朝 向「物質化」與「商業化」,而缺乏「人文化」的關懷與豐美的禮義實踐。
知 識運用雖在於解決自然與環境問題,但也會涉及人類價值判斷問題,例如:環境污染、通信隱私等問題。通常一位專業技術人員在開始工作時,多半是操作機具設 備,處理對象是「物」;但是隨著職位升遷,接觸處理對象則轉為「人」,與組織運作及人際關係愈顯密切,形成超越技術的社會互動性問題。而醫護人員工作初 始,即在「人」、「物」、「生」、「老」、「病」、「死」間產生互動,故教育和學習宜建立在通識的基礎上。
通識教育是以「人」為核心的統合教育,使價值與知識統合,感性與理性融合,人文與科學結合,個體與環境共生共榮,將此結果落實在個體身上,使個體獲得精神充實與全人發展,並對人類社會產生有意義關懷。
技 職教育是以培育社會所需經建人力為主,在今日科技文明社會中,理想的人力素質應兼顧科技與人文的素養,因為過度偏重專業知識與技術培養,將會使社會在經濟 富裕後缺乏人文素養。因此技職教育的人力培育,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術傳授外,更應加強通識教育,發揚人性本質與人文精神,以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形成「富而好 禮」的社會。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世紀技職教育的挑戰 之 應高科技發展的新趨勢
高科技發展主要源自產業自動化、資訊化及創新改良,由於資訊化可加速產業的自動化,因此資訊科技將成為未來高科技發展的主要動力。
由於政府主動引導與規劃資訊科技的發展,加上我國近年來科技研發水準大幅提升,電子及資訊工業快速成長、茁壯,目前我國半導體及資訊產業產值僅次於美、日兩國,成為全球第三大資訊王國。科技競爭力被國際評為全球第七名,上網戶數也超過460萬戶。並積極推動三C(電腦、通信、消費性電子)整合計畫,五年內單晶片產值將居全世界之冠。
高科技產業的特質包括高知識層次、高技術層次及高產品附加價值,因此除了資訊科技外,高科技產業尚包括通訊、航太、生物科技、精密機械等產業。為建設台灣成為科技島,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有關高科技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研發時程的縮短,研發成果的有效商品化,建立以高科技產品為主的產業經濟體系,乃為我國政府因應高科技發展趨勢的主要任務。同時,第三產業──服務業也不斷在變遷興革中,服務業人才的培育也就不能忽視。
為因應此種趨勢與需要,以及建立台灣南、北兩大區域性科學園區及各種特色的智慧園區之計畫,早日達成亞太高科技研發製造中心的目標,技職教育必需培育新興高科技產業所需的人力,協助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服務技術,塑造創新教學環境,增設有關產品發明創新的設計與製造等課程,並加強所有技職體系學生資訊應用的能力。同時,服務業人才培育與運用也必須並駕齊驅,才能因應當前高科技發展的人力需求,以期望在二○○○年末加入已開發工業化國家的行列,二○○一年達到科技化國家之水準。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新世紀技職教育的挑戰 之 帶動國家經建社會的發展
技職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培育社會所需人力,因此瞭解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及政策取向,是訂定技職教育政策的重要基礎。自民國四十二年起,政府陸續推動各項經濟建設計畫,促成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這段期間,技職教育也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步伐,隨時調整因應。例如,民國四十二年,為培育國家邁向工業化所需基層技術人力,政府在台灣省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及花蓮等八所省立工職實施單位行業教學,隨後為因應農工商的發展及地方需求,隨時調整各職業學校所設類科。民國五十二年起,更大量核准私立專科學校的設置,來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其中增設的學校係以經濟發展所需的工業類專科學校為主。爾後,為因應經建對高等技術人力的需求,更分別於民國六十三年成立技術學院,民國八十五年起遴選績優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及民國八十六年將績優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由於技職教育對國家經建政策的有效回應,適時為國家培育經濟建設所需的技術人力,對促進國家社經發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並獲得國人高度的肯定與重視。
當前我國經建發展受到經濟自由化及產業資訊化兩股力量的影響,這兩股力量也主導世界經貿的發展,促使各國生產、貿易、企業經營、生活型態及社會產生結構性的改變,無國界地球村也逐步形成。面臨此一衝擊,必須及早突破產業升級瓶頸,以加速經濟轉型,提升整體國力。
為加強產業科技發展,帶動經濟成長,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則須經由技術進步及產業結構轉變才能達成。技術進步有利於高科技及技術密集工業的發展,產業結構轉變則可使服務業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基於上述理由,政府選擇通訊、資訊、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精密機械與自動化、航太、高級材料、特用化學藥品與製藥、生物科技、醫療保健、污染防治等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為發展重點,並致力協助傳統產業推動生產自動化,降低生產成本,並與現代科技結合,促進產品精緻化,以加強產業競爭優勢。在服務業方面,透過商業自動化,商業服務品質的提升,工商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立等策略,藉以促進國際貿易、運輸倉儲、通信、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等服務業的成長。
因應新世紀發展趨勢的經建政策,或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改善,都需要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力,技職教育將培育高素質技術人才,以利加速推動我國經建的發展與轉型。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升学情报第49刊(Mega Edition)之筹备刊
PLT学院(PLT Institute)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注册, 是一所提供技术与职业训练的学院。学院创立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之久,目前在柔佛州拥有三家分院,分别位于峇株巴辖(Batu Pahat), 麻坡(Muar)和居銮(Kluang)。学院成立的目的在于提供技职培训与升学之需,秉持着“掌握科技,与时并进”的信念,培育工业科技专才。学院严管勤教,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以培育出术德兼修,学有专长之人才为目标,期能服务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
PLT学院主要以中英文为教学媒介语。为了配合一个马来西亚(One Malaysia)的概念,学院在2010年8月于麻坡开办了另一所分院 -- Kolej PBP,并以马来文及英文为教学媒介语,为本地三大民族提供另一升学管道。
PLT学院是本地唯一能让学生同时完成国家与英国文凭课程的学院,学院的课程是通过教育局与国家技职局核准,所以不会抵触政府的教育标准,志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另外,我们理论与实习并重的独特教学法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又容易。学院能够满足本地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就不必离乡背井到外地求学了。
PLT学院的课程可分为全日制课程(Full Time Course)与晚班制/短期课程(Part Time / Short Term Course)。全日制课程主要包含:电脑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电机电子工程(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和LCCI高级会计课程。修读全日制课程的学生在毕业后,可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在本地的国立或私立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标语:Train Today for the Skills of Tomorrow
--全日制--
电脑工程课程内容:
² 电脑作业系统
² 电脑应用软件
² 电脑网页设计
² 资料库与程式设计
² 电脑资讯工艺
² 电脑硬体安装
² 区域网络
² 顾客需求
² 电子学
² 英文
电机电子工程课程内容:
² 基本电学
² 室内配线
² 电子学
² 数位电子学
² 工业自动控制
² 通讯技术
² 电脑应用软件
² 可程式控制
² 气压学
--晚班课程--
² 电脑平面设计
² 电脑维修课程
² 电脑应用软件
² 电脑程式语言
² 工业机械自动化控制
² 工业机械可程式控制
² 气压工程
² 电子维修课程
Sunday, October 24, 2010
第二十二届麻坡毕业生资料
电脑工程:
电机电子工程: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苏仁强 Soh Lin Keong 017-6406417 321, Jalan Sri Bakri 18, Taman Sri Bakri 3,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彭永盛 Pang Yum Sheng 017-6165380 66-1, Jalan Haji Jaib,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王敬杰 Ong Ching Chieh 016-9682287 387, Jalan Sakeh Baru 11,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叶亨利 Yap Hen Lee 017-6305685 210, Jalan Desa 11, Taman Desa, Sungai Abong,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陈健杰 Tan Kian Kiat 017-2992812 46, Jalan Desa 3, Taman Desa, Sungai Abong,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杜诚豪 Toh Seng How 014-2620226 68, Serom 4, Sungai Mati, 8441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张育庭 Chong Yik Ting 017-7895588 22, Jalan Austin Aeights 1/36, Taman Mount Austin,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刘锦恩 Lew Jing En 017-6097727 473, Taman Sakeh Bahru, 84000 Muar, Johor. |
电机电子工程: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魏廷峯 Gui Teng Feng 017-6855800 231, Bt. 3 1/2, Parit Bunga,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李辉洋 Lee Hui Yang 017-6910240 257, Lorong Penampang, Jalan Khalidi,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沈家辉 Sim Jia Hue 017-6938696 No.18, Taman Baiduri, Sungai Senduk, 844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刘德双 Lau Teck Sung 017-6423433 Pk 27, Jalan Salleh, Parit Beting, 84000 Muar,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符传健 Foo Shuan Chian 017-6822576 No.18, Jalan Segamat Sagir, 84020 Tangkak,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手机) | 陈志伟 Tan Zhi Wei 016-6685202 306, Kampung Baru Sagil, 84020 Tangkak, Johor. |
Friday, October 22, 2010
第二十二届居銮毕业生资料
电脑工程: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Lim Chin Heng 016-7008221 430, Jln Anggerik, Taman Jaya, 86200 Simpang Renggam,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Wong Kim Ang 012-7215689 20, Jalan Sepat, Taman Indah Jaya, 86000 Klua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Kew Weng Sing 014-3114660 1786, Jalan Teratai 36/20, Bandar Indahpura, 81000 Kulai,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Lai Jie Xian 012-7162663 4-1, Lorong 10, Jalan Kemboja, 86100 Ayer Hitam,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Yong Woan Yie 016-7947278 10, Lorong 9, 86100 Ayer Hitam,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Tan Tian Hao 017-7321965 10, Jalan Keembong, 86100 Ayer Hitam,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Foo Fang Jiunn 012-7481866 312, Jalan Geruda, Taman Sam Hoe, 86000 Klua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Hew Wei Hann 016-7681636 28, Jalan Mesra, Taman Sayang 2, 86000 Klua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Cheang Boon Kang 012-7759938 32, Taman Berlian Biru, Jalan Berlian Tiga, 86000 Klua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Pang Sze Ming 012-7318006 31 ,Jalan Cempedak, Taman Lian Seng, 86000 Klua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英) (手机) | Kee Kai Perng 012-7803060 24, Jalan Ej 2/3, Taman Ehsan Jaya,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
居銮本届无电机电子工程系毕业生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第二十二届峇株毕业生资料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章嘉铭 Cheo Jia Ming 07-4342053 012-7318891 10, Langkat 2, Taman Indah,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陈伟松 Tan Wei Song 07-5982310 017-7232786 55, Jalan Damai 9, Taman Damai, 81400 Senai,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吕志才 Lu Chit Chai 07-4542287 012-7931215 33, Jalan Sri Indah 1, Taman Sri Indah, 86400 Parit Raja,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郭炳贤 Quak Ping Sien 07-4544093 017-7396056 17, Jalan Cempaka 3, Taman Bunga Cempaka Biru, 86400 Parit Raja,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潘廷辉 Poue Ting Hui 07-4543781 016-7395400 22, Jalan Senang 5, Taman Sedap, 86400 Parit Raja,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林文杰 Lim Wen Jie 07-4336754 017-7924568 47-8, Jalan Bakau Condong,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陈伟元 Tan Wei Yuan 07-4333473 012-7013903 43, Jalan Putih, Taman Bukit Pasir,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杨宝光 Yeo Bao Kuang 07-4846067 017-7131304 6-C, Parit Yaani, 83710 Yong Pe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李智伟 Lee Zhi Wee 07-4316718 012-7486817 28, Jalan Wau Bulan, Taman Kemajuan,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吴文祥 Goh Boon Siang - 017-7205123 14, Jalan Raja Endut, Kampung Merdeka,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魏瑞延 Looi Nooi Yuan 07-4339852 017-7580395 15, Jalan Seluang, Taman Banang,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林永辉 Lim Yong Wei - 012-7622998 57, Jalan Flora 7, Taman Flora,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李伟翔 Lee Wei Xiang 07-4286509 014-2707010 85, Kg Segenting, Minyak Beku, 8303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饶俊盛 Geow Chun Seng 07-4811206 016-7025985 1, Jalan Berlian, Lorong 1, Kangkar Bahru, 83700 Yong Pe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李京鸿 Lee Chan Hong 07-6906813 017-7308408 37-1, Jalan Hussein, 82200 Benut, Pontian,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张铭辉 Chiang Ming Hui 07-4673640 017-7058840 24, Jalan Kelerai, Taman Desa, 83700 Yong Pe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林苍榕 Lim Chan Yong 07-4314029 017-7659204 16, Jalan Gelama, Taman Banang, 8300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辜祖祥 Khaw Juu Siang 07-7711421 016-7703029 30, Jalan Cendana, Taman Kurnia, 86000 Kluang,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庄凯翔 Ch'ng Kai Siang - 017-7942725 11, Jalan Harmoni, Taman Harmoni, Tongkang Pecah, 8301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彭仁驸 Pang Ruenn Fuh 07-9431958 016-7880486 1, Jalan Kurnia 4, Taman Kurnia, Bukit Siput, 85020 Segam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徐钲凯 Ser Zheng Kai 07-4151181 017-7522091 12-1, Jalan Bindu, Tongkang Pechah, 83010 Batu Pahat, Johor. |
姓名: 电话: 地址: | (华) (英) (家) (手机) | 苏伟富 Richard Soo Wei Fu 07-4674372 016-7458870 88, Jalan Delima, Taman Sri Aman, 83700 Yong Peng, Johor. |
电机电子工程:
|
LCCI 包含的课程
LCCI Level 2 | |||||
Bookeeping and Account | |||||
|
Monday, October 18, 2010
Sunday, October 17, 2010
LCCI 高级会计课程
Your First Step: |
|
您的第一步 |
|
LCCI Entry Requirement |
|
Time Frame |
|
Friday, October 15, 2010
电机电子工程
电机电子工程课程纲要
7) 基本电视学
1) 基本电学与室内配线
2) 室内配线室
3) 电子学
4) 数位电子学
5) 工业自动控制
6) 电脑应用软件 7) 基本电视学
8) 彩色电视学
9) 手机维修
10) 工程数学
11) 英文
12) 可程式控制
13) 气压学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电脑工程
电脑工程课程纲要MLVK Computer System Technician Level 2 ,Level 3 ,Level4
1) 电脑作业系统
2) 电脑应用软体
3) 电脑网页设计
4) 资料库与程式设计
5) 电脑资讯工艺
6) 电脑硬体及软体安装
7) 区域网络
8) 顾客需求
9) 电子学
10) 工程数学
11) 平面设计
12) 英文
13) 工业实习
14) 电子商务
15) 服务器系统
16) 专题制作/陈述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课程纲要
本院现有学制包括全日及短期进修课程:-
全日制
全日制
短期课程 |
|
现有设备
1 本院为株地区合格合法的技职教育学院(SRJ/726)(MLVK:LOO291) (PSMB:SBL/PROLUS)
2 所有的教师皆拥有教育局准证
3 教师都具有大专或以上资格
4 教师皆有丰富的正统教学训练
5 课程通过教育局与国家技职局核准
6 课程符合升学与就业所需
7 理论与实习并重
8 系统与正规完善的教学
9 正确的办学方针
10 先进仪器,设备完善
11 提供充足的实习器材
2 所有的教师皆拥有教育局准证
3 教师都具有大专或以上资格
4 教师皆有丰富的正统教学训练
5 课程通过教育局与国家技职局核准
6 课程符合升学与就业所需
7 理论与实习并重
8 系统与正规完善的教学
9 正确的办学方针
10 先进仪器,设备完善
11 提供充足的实习器材
Monday, October 11, 2010
Sunday, October 10, 2010
Friday, October 8, 2010
校园简介
创校缘起
迈向国家2020年宏愿,我国将成为一个工业先进国。高科技基础人才的培训是宏愿成败的关键,而国民能否掌握工业界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则是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 。
如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保持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很多人都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学历,纷纷通过参加各种语言或技能培训,以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或到异国他乡求学、工作、挑战自我,但如何找到一流的工艺技术学院呢?
本校创校人一陈明辉先生,有鉴于国内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高科产业无法向下扎根,以“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的理念下,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及夙夜不懈的精神,为逐兴学报国之心愿,乃于一九九五年六月集资筹设本校。
迈向国家2020年宏愿,我国将成为一个工业先进国。高科技基础人才的培训是宏愿成败的关键,而国民能否掌握工业界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则是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 。
如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保持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很多人都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学历,纷纷通过参加各种语言或技能培训,以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或到异国他乡求学、工作、挑战自我,但如何找到一流的工艺技术学院呢?
本校创校人一陈明辉先生,有鉴于国内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高科产业无法向下扎根,以“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的理念下,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及夙夜不懈的精神,为逐兴学报国之心愿,乃于一九九五年六月集资筹设本校。
Subscribe to:
Posts (Atom)